首页 > 最新动态 > 朱彬蓉:红色的兰坪——跟随云南省女企业家协会参观通甸武装暴动陈列馆
最新动态
朱彬蓉:红色的兰坪——跟随云南省女企业家协会参观通甸武装暴动陈列馆
2024-09-217

2024911日清晨,我乘上C118次城际列车从昆明出发,随同云南省女企业家协会踏上了赴兰坪县考察乡村振兴暨爱心捐赠活动。在我的印象中,兰坪这个全国唯一的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虽然有闻名全国的铅锌矿,也有美丽的崇山峻岭,蓝天白云,天然的美味佳肴,纯朴的风土人情,却只是一个遥远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默默无闻的蜷缩在云南省的西北角。但行程的第一站就打破了我的成见:原来兰坪在解放战争和边疆建设中都有过高光时刻,曾为滇西北解放事业作出过积极的贡献。

从丽江火车站乘大巴约两个半小时,我们一行来到位于兰坪县通甸乡通甸村北通甸财神殿的通甸镇武装暴动陈列馆,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支支老旧的竹箭、一把把生锈的钢枪,给我们讲述了一场场艰苦的斗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丽江、剑川接壤的兰坪县通甸及上兰地区,各种进步思想得到较快传播。在丽江省立中学、国立师范就读的通兰学生,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于1946年成立了通兰旅丽同学会,接受党的民主革命思想,集会结社,认真学习革命理论,深入农村城镇,宣传革命真理,发动广大农村群众,团结进步人士,组织抗暴斗争,点燃了革命烈火。


1948年,中共滇西工委成立以王北光任书记,李铸宏为委员的中共通(甸)兰(坪)特委,“以兰坪为中心,向云龙、维西两县发展,然后向碧江、福贡、贡山、泸水推进,放手发动群众,准备武装斗争,迎接全国解放”。王北光和李铸宏以教书为掩护,发动并组织了进步青年、农民建立“民青”(中国民主青年同盟)组织和“农抗会”(云南农民反抗斗争会),开展“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斗争。

1949年5月1日,在中共滇西工委领导下,通兰特委组织“民青”“农抗会”成员和青年农民200余人,携带武器兵分三路行动,包围了通甸镇公所,成功地举行通甸武装暴动,推翻了通甸伪政权,为解放兰坪打响了第一枪。汇合上兰、马登暴动队伍,创建人民革命武装,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边纵七支队三十三团,在解放云龙、维西两县和碧江、福贡、贡山三个设治局;粉碎敌人对滇西北人民根据地的两次大围剿,发展和巩固了滇西北根据地;配合边纵副司令朱家璧率领的西进部队炸毁飞龙桥,拆毁功果桥,截断敌人向境外逃窜的路线以及进军滇西南,参与接管国民党地方政权、剿灭边境各县的土匪暴乱中,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陈列馆,我们认识了一位杰出的女性——被称为“翻天的女人”的王北光先生。她作为通兰特委首任书记,在通甸武装暴动中,担任通兰人民自卫大队总指挥;自卫大队整编为"滇西北人民自卫军"第二支队后,王北光担任政委,先后参与和平解放了金顶、啦井,粉碎了"共革盟"东进部队,解放云龙县北三乡,促成福贡、碧江、贡山三个设治局和维西县相继和平解放。改编为"边纵"七支队三十三团后,继续担任政委,配合兄弟部队粉碎了国民党"保安团"13个团和剿匪指挥汪学鼎土司武装对根据地的南北围攻等。之后曾任中共滇西北地委委员、兰坪中心县委书记、中共丽江地委委员、中共丽江地委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丽江县委副书记、中共维西工委书记等职,一直在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发挥光和热。

在她的带领下,妇女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解放战争中,留守人员和广大各族妇女做了大量的支前工作,成立了民主妇女联合会,征集募捐干粮、肉食、披毡、草鞋等物资,运送到前线,部队路过通甸时为队伍做饭、安排住宿、补充军需。新中国建设中,她们传承红色基因,攻坚克难,实施整州推进、整族帮扶,彻底搬掉绝对贫困大山,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为解放边疆、稳定边疆、建设边疆做出了贡献。

历史需要铭记,更需要传承。回望这段红色历史,就是要用他们的英雄事迹鼓舞后人,用他们的红色精神滋养灵魂。我们要清楚历史方位、认清奋斗目标,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滚石上山”的精神建设好美丽的边疆。

供稿:朱彬蓉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