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王静:怒江兰坪县易门箐社区学习考察心得
最新动态
王静:怒江兰坪县易门箐社区学习考察心得
2024-09-1710

2024912日,由云南省女企业家协会、云南省企业家联合会&云南省企业家协会、楚雄州女企业家协会共同参与的走进怒江州兰坪县易门箐社区的考察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有云南省妇联妇女发展部吴涛部长、省女企协郑南南会长、省企业家协会秘书长苏宽、及各协会副会长、理事三十余人, 活动由兰坪县妇联主席李春华、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李学全、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玉才等陪同考察。

才走进社区就看到了这么一句话"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让我们记忆深刻。

此次考察活动由易门箐社区和利宝书记亲自介绍了易门箐社区的建设过程,在动迁初期,因为分布在各大山中的老百姓对搬离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非常排斥的,各种的顾虑及反对,让动迁工作举步维艰,是我们的乡干部们打上背包与大山里的乡亲们同吃同住在一起,一户户的动员,一家家做思想工作,正是这种背包精神,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社区。

走进易门箐社区,仿佛步入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活力的新天地,社区街道整洁有序,道路两旁的绿植郁郁葱葱,为社区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漫步其中,能感受到宁静与安逸的氛围。社区里的房屋错落有致,风格各异,在现代简约的基础上保留了传统的特色,构成了独特的社区风貌

夜幕降临,社区中心广场点燃了熊熊的篝火,热情的乡亲们带领我们一起跳起了当地的特色舞蹈---打跳,现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为体验易门箐特有的乡村振兴文旅项目,我们当晚入住了老乡家里,看到整齐的社区、干净的房间,你怎么会想到这是在我们的怒江州一个偏远大山里。

现易门箐社区已经成为党员干部实训基地。三种文化读“易门箐”

多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活”起来

易门箐社区内居住着普米族、傈僳族、白族、彝族、藏族、汉族等6个民族,属于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立足社区少数民族人口多的实际,以传统节日和民族节庆日为载体,结合端午节、二月会、火把节、阔时节等集中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红色文化——党员干部教育“热”起来

1949年5月1日,在通甸这块红色的热土上,滇西工委通兰特委王白光等人领导伪政府压迫下的通甸人民,举行了通兰武装暴动,打响了解放怒江的第一枪。为充分发挥搬迁点红色资源优势和进一步加强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县委组织部争取上海帮扶资金150万元,建设易门箐党员干部教育实训基地,基地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可容纳110人左右的多功能培训大厅,配备食堂、休息室、研讨室等相关设施,2022年1月26日正式挂牌。结合通甸产业园区,着力打造一条紧扣红色教育、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内容的现场教学线路。学员住宿安排在居民家中,以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实训模式,作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第一课”,通过具有特色的培训方式实现了社区经济发展、党员干部受教育、社区居民增收入的“三收”效益。

感恩文化——群众内生动力“强”起来

每月组织一次升国旗活动,将辖区内各族群众组织起来共唱国歌、共升国旗,推动形成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感恩共产党、感恩总书记”成为易地搬迁群众共同心声、共同行动。通过稳就业、兴产业,搬迁群众其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通过努力,20余户群众已加盖二楼楼房,家业不断兴旺。社区机动车数量从2021年的71辆增加到现在的97辆,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此次考察学习虽然我们行程结束了,但我的心、我们的行动牢牢的被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精神所撼动,对我们未来的企业经营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祝愿怒江的明天会更好!

供稿:王静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