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参会感悟】赴一场校友之约,担一份实干之责——云南民族大学昆明校友会周年庆参会有感
最新动态
【参会感悟】赴一场校友之约,担一份实干之责——云南民族大学昆明校友会周年庆参会有感
2025-11-044


20251018日,秋风裹挟着昆明的温润气息,轻拂过云南民族大学昆明校友会成立一周年庆活动的现场。从踏入会场的那一刻起,满眼飘扬的校旗、耳畔熟悉的乡音问候,瞬间驱散了秋日的微凉,让人心生暖意。这场盛会不仅是校友们跨越时光的重聚,更是一次关于传承、信任与展望的双向奔赴。作为受邀参会的云南省女企业家协会成员之一,我——和昆花和大姐品牌创始人,有幸与协会的马琳老师、马保玲、刘璇、皮聆妤、五位同仁共同出席;更令人欣喜的是,此次受聘为校友会顾问的,除了我与马琳老师,还有中国男子篮球运动员、CBA扣篮冠军矣进宏,三位不同领域的同行者,让这份顾问的责任更添分量。亲历盛会中的每一份感动与力量,我也终于圆了藏在心底半个多世纪的大学梦



提及与云南民族大学的渊源,时光需倒回至几十年前。年轻时的我,心中始终揣着一个炽热的求学梦,而当时的云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前身),便是我心向往之的求学殿堂。可在那个年代的少数民族地区,重男轻女的观念如同厚重的乌云,镰刀不割肉,妇女不做事”“头发长见识短”“女人当不了先生的话语,像一道道冰冷的枷锁,困住了无数女孩追逐知识的脚步,我也未能例外。生产队劝我放弃读书,去劳动,在他们眼中,女孩识字无用,不如早早分担家庭重担,将青春耗在田埂与灶台之间。


好在我的奶奶成了打破这道枷锁的光。奶奶的母亲是一名汉族,奶奶这一辈人只讲普米话不会讲汉语,却从母亲那里承袭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朴素信念。她深知没有文化的苦,更不愿孙女重蹈自己目不识丁的覆辙,当着生产队人的面坚定地说:我一定要让我的孙女上大学。正是奶奶这份执拗的坚持,我才得以推开学堂的大门,从初识汉字时的新奇,到完成初中学业的踏实,再到成为70年代兰坪县河西公社箐花大队的第一个高中生。尽管命运最终还是让我与大学殿堂擦肩而过,但奶奶的这份执念,以及对云南民族学院的向往,早已如同种子般,深深镌刻在我心底。如今,64岁的我站上云南民族大学昆明校友会的舞台,与马琳老师、矣进宏一同接过顾问聘书,看着台下熟悉的校徽、听着校领导亲切的话语,恍若隔世——当年那个因偏见未能踏入大学校门的女孩,终究以另一种方式,与心心念念的母校紧紧相连;而能与五位优秀的女企业家同仁并肩,与矣进宏这样用拼搏诠释热爱的运动员同行,为校友会发展助力,更让我倍感荣幸。

 

活动伊始,云南民族大学校党委书记阮朝奇,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启梁,党委委员、副校长邹永松出席活动。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校友分会负责人,师生代表应邀参加。20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历届校友代表欢聚一堂,共叙母校情谊,共话校友会发展未来。领导的致辞为整场盛会奠定了温暖而厚重的基调。


校领导对云南省女企业家协会给予校友会的支持表达诚挚感谢,更对我们五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女性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温柔而坚韧的力量,五位女士,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用实力与担当诠释了新时代女企业家的风采。我们的到来,为校友会注入了多元化的活力。

 

校领导回顾校友会成立一年来的成长轨迹:从最初几人小聚的零星暖意,到如今规模化发展的热闹景象;从单一的联络功能,到集资源整合、人才对接、公益帮扶于一体的多元平台,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校友们的同心聚力与无私奉献。同时,校领导也明确表达了学校对校友会发展的坚定支持:校友会是连接母校与校友的情感桥梁,是校友们在外打拼时的温暖港湾。学校将始终作为大家最坚实的后盾,在资源对接、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助力校友会成为推动校友成长、反哺母校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番话语不仅让在场的校友们感受到了来自母校的深切牵挂,更让我这个特殊校友与五位女企业家同仁、矣进宏心生触动——校友会的发展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有母校作为后盾,有校领导的悉心指引,这份沉甸甸的支持,让每一位怀揣初心的人都充满了前行的底气。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活动进入了庄严的顾问受聘环节。当云南民族大学昆明校友会会长方志雄将印着顾问二字的聘书,分别递到我、马琳老师与矣进宏手中时,那份质感分明的纸张,带来的不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心理上的强烈触动——暖流与紧张交织在心头:暖流源于校友会的信任,让我们三位不同领域的人得以携手;紧张则来自对顾问二字的敬畏,担心自己难以匹配这份期待。身旁的马琳老师是资深公众表达讲师、商界精英,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在行业内早已声名远扬;矣进宏则用一次次精彩的扣篮,诠释着草根逆袭的拼搏精神,是无数年轻人的榜样;台下的马保玲、刘璇、皮聆妤、也各有所长,在各自领域绽放着独特的光彩。再环顾四周,在场的校友中有深耕学术领域的博士生、研究生,有教书育人的教授,有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他们个个学历出众、能力卓越。反观自己,不过是70年代的一名高中生,与这些高学历人才、优秀同仁相比,学历上的差距如同一条清晰的界线,让我实在不敢轻易认领顾问这一称谓。

 

当我看到校领导投来的鼓励目光,听到身边马琳老师、矣进宏真诚的掌声,以及校友们热烈的回应时,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我明白,大家认可的并非我的学历,而是我这几十年来扎根基层、深耕农业的实战经历——作为来自怒江大峡谷兰坪县的农产品人,作为和大姐品牌的创始人,我从田间地头起步,亲历了农产品从播种、种植、采摘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熟悉基层农业的痛点与需求;也带领兰坪箐源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将怒江的优质农特产品金耳带出大山,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这份带着泥土芬芳的田间经验,这份浸透着和大姐温度的创业历程,或许正是校友会所需的多元化力量之一。正如校领导在受聘仪式后与我们三人交流时所说:校友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力量,高学历人才的智慧重要,企业界人士的经验、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同样宝贵。马琳老师的公众表达培训视野、和昆花女士的基层实践、矣进宏先生的奋斗精神,都是校友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你们三位的加入,能为校友会带来更多元的思路与更实在的助力。这番话让我彻底卸下了学历带来的心理负担,也清晰了自己的定位:往后三年,我要把顾问这份职务当成一次全新的学习机会,既要向马琳老师学公众表达,向矣进宏学拼搏精神,也要以学习者的姿态多倾听校友们的想法,以践行者的身份多观察校友会的运作,用自己的实干经验、和大姐的品牌影响力、公司的资源,为校友会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活动现场,还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校友会当天发布的活动动态,浏览量在短时间内便突破已有189928万人次。看着屏幕上不断攀升的数字,我不禁感慨:这浏览不仅是外界对校友会周年庆活动的关注,更是校友群体凝聚力的生动体现,是对我们五位女企业家协会参与、对我与马琳老师、矣进宏受聘顾问的认可。每一次点击,都是一份关注;每一条转发,都是一份支持;每一个点赞与评论,都是对这场盛会的肯定,对校友会未来发展的期待。这份跨越地域与时空的关注,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真切感受到校友二字背后的强大力量,也让我更加坚信,校友会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未来必将成为一个汇聚智慧、整合资源、共促发展的优质平台。



更让我欣喜的是,在活动的交流环节,基于我创办的兰坪箐源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及和大姐品牌在基层农业领域的积累,不少校友及校企合作代表主动与我对接,表达了深度合作的意向。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女企业家群体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和大姐品牌扎根基层、贴近农户,其深耕农业的实践经验,与学校在农业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高度契合。校友会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企业与学校相关院系合作,让科研成果赋能农特产品升级,让学生在田间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看着校领导对我们的认可,看着大家热切交流的场景,我由衷地为校友会的平台价值感到自豪,也期待着未来能以顾问的身份,与马琳老师、矣进宏携手,让和大姐的品牌故事、更多优质企业资源,以及拼搏向上的精神力量,与母校的学术力量相结合,为校友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活动接近尾声时,一群来自云南民族大学的学生围到了我身边。他们大多是第一次听说来自怒江大峡谷兰坪县的和大姐,对我扎根基层的经历、和大姐品牌的成长故事,以及扎根农产品行业24年的奋斗历程充满了好奇。和大姐,您当年放弃读书去劳动时,有没有想过会有今天的成就?”“和大姐,和大姐品牌是怎么做到让兰坪的农特产品被更多人知道的?”“您能给我们这些想创业的后辈一些建议吗?面对孩子们真诚的提问,我一一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与感悟——从奶奶坚持让我读书的初心,到放弃学业后的不甘,再到创办公司、打造品牌时遇到的困难与收获的感动。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发出感叹,眼中满是敬佩与向往。一位学生握着我的手说:和大姐,您的故事太让人感动了!您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以后我也要像您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做有意义的事。孩子们的认可,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份认可,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新时代女企业家精神、对基层工作者的尊重,也让我看到了年轻一代对梦想与责任的追求。

 

离开会场时,夕阳的余晖洒在校园的林荫道上,为每一片树叶都镀上了温暖的金边。回首这场盛会,心中满是感动与期待:奶奶的执念让我与母校结下不解之缘,校领导的支持为校友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89928万的浏览量见证了校友会的影响力,我与五位女企业家协会代.的参与、矣进宏的加盟,为盛会注入了多元力量,和大姐品牌与兰坪箐源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意向,开启了校企共赢的新篇章,学生们的认可则让我看到了精神传承的希望。而我,作为一名平凡的基层农产品人、一名新晋的校友会顾问,深知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未来三年,我将始终记得奶奶的嘱托、校领导的鼓励,带着这份信任与支持,怀揣学历不够,实干来凑的信念,在助力校友会发展的道路上全力以赴:多倾听校友的需求,做好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沟通桥梁;多整合和大姐品牌、公司资源及女企业家群体力量,为校友会对接基层农业资源、推动产业合作提供建议;多参与实际工作,用自己的经历为学生们提供实践指导,助力校企合作走深走实。

 

这场周年庆,于我而言,不仅是一场校友相聚的盛会,更是一次梦想的圆满与全新的启程。带着奶奶的期盼、来自母校的支持、校友的信任、同仁与伙伴的携手、学生的认可,我将以顾问之名,赴实干之约,在助力云南民族大学昆明校友会成长的同时,继续带着怒江大峡谷的泥土气息,让和大姐的品牌故事与母校的育人初心同频共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女性力量、实干力量、拼搏力量,在岁月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云南省女企业家协会理事  和昆花供稿)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